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scienc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s)是高等院校科学教育专业或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科师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认识科学实践与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教育前沿动态;学会探究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与发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研课”等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学会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会设计、实施与指导开展学生科技活动;意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志业于小学科学教育,形成良好的学科教学情感与伦理,为入职后从事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与研究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奠定知识、能力、态度的基础。 本门课程可以追溯自原中等师范学校(泉州师范学校)的课程《小学自然教学法》,2001年小学教育专业(科学方向)专科层次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名称改为《小学科学教育概论》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当时,该课程在谢铁汉副教授的主持下针对课程教材国内缺失的现状,自编了课程讲义《小学科学教育概论》,并建立与基层学校协同教研的运行机制。至2003年,该门课程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更名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于2006年在2003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开设该门课程,周学时为3学时,总学时45学时,经两轮教学于2008年被评为校精品课程。2009年始,鉴于对能力取向的改革思考,《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分解并扩展、完善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片段教学》与《教师说课技巧》,形成“理论引导、实践取向”的课程群,同时,该课程周学时减为2学时。事实证明这样的改革切合了2012年颁布的《教师教育标准》的精神与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上紧跟国际前沿的科学教育理论,紧扣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脉络,及时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的现状与问题,突出“理论与实践互动对接”,形成了科学与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教学理论(理念)、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小学科学过程技能、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小学科学教学研究等章节内容,以此解决“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怎么评”、“怎样研”等教学论核心问题。 在教学模式、方法与评测上,本课程主要采取:(1)问题解决教学、案例教学以及自主性的实践性与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突出“问题导学、案例导思、研究导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2)“走出去、请进来”的协同教学,建构“高校-普教室-基层学校”的协同建设平台;(3)突出能力取向的评测,从而达成实践型、研究型科学师资的培养。 本课程主要采用的教材为以张红霞主编的《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为基础进行改编与完善。主要参考资料包括叶宝生主编的《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陈华彬、梁玲编著的《小学科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哈伦编著韦钰译《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美)沃泽曼、(美)伊芙妮著,宋戈、袁慧译《新小学科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以及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等。网络资源包括:浙江小学科学网http://www.zjxxkx.com/web/index.aspx;中国兴华科学教育网http://www.risechina.org/;汉博中国科学教育网http://www.handsbra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