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课程建设规划 授课班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级选修课 授课教师:梁美霞讲师 一. 课程简介 《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开设的院选课。该课程着重探讨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了解、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以及各种园林绿地系统的具体规划设计知识,从而丰富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认识,通过剖析城市绿地系统存在问题,探讨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本课程主要采用由田建林,张致民编著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该教材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于2009年1月正式出版, 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系列教材,适合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生命科学类各专业,以及农林院校的农学、园艺、资源环境等专业学生使用。 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的教学过程主要以理论课为主,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配合一定的案例教学。针对我院各专业结构学生的需求,课程组对《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内容上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课时的限制,不断精炼压缩,增添新知识;教学手段上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尽可能多地介绍各种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要点,展示相关的精美图片,教学中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实践教学上主要针对某一具体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如针对某一熟悉城市的城市绿化状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在课堂上加以讨论发言,揭示该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通过该项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将所学理论应用实际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 在城市面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情况下,普遍认为在城市里布置一定面积和形式的绿地,是缓解城市环境的一大有效举措,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所以将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课程建设成为面向现代化、适应现代环境需要的相关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立体化教材体系、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在校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课程。 主要步骤和成果: (1)内容丰富、知识新颖、功能较全、画面生动、图片精美适合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教学和自学的《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网络课程; (2)基于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教学手段、方式和内容改革; (3)注重案例教学,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课程资源上网时间 本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已部分实现网络化,如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试题等,促进师生交流探讨,在逐年的教学工作中将不断完善本课程所有资源的网上同步更新和互动,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开展远程教学提供条件。 三、教学队伍 1.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 课程组成员的专业主要涉及环境科学专业和人文地理两个专业。除担任和开设《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课程外,还承担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专业主干课程、跨学科必修课程。知识结构总体表现为学科多元化、专业方向多样化,对课程有互补作用。 2.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 课程组成员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年龄结构上形成中青年相结合的人才梯队,对课程的后续发展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3.教师队伍分工 课程组现有教师3人,全课程主讲教师2名,1名教师讲授部分章节。 四、教学内容 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依据由田建林,张致民编著的,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于2009年1月正式出版, 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系列教材《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教学内容,并参考了主要参考书的有关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具体章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求: 1、掌握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 2、了解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概况 3、掌握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 §1.1 城市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 §1.2城市人居环境的地域层次划分 §1.3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概况 §1.4 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关系 第二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 教学要求: 1、掌握园林绿地的三大功能 2、理解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 教学内容: §2.1 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 §2.2园林绿地的社会效益 §2.3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 第三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教学要求: 1、掌握城市绿的的分类系统 2、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用地选择要求 3、了解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程序 教学内容: §3.1城市绿地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3.2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 §3.3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用地选择 §3.4城市园林绿地指标 §3.5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形式 §3.6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园林绿地的空间布局形式 第四章 园林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 教学要求: 1、掌握地形、水体、植物要素的具体设计要求 2、理解园林建筑及小品设计 教学内容: §4.1园林地形设计 §4.2园林水体设计 §4.3山石与假山设计 §4.4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4.5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形设计、植物种植设计 第五章 公园规划设计 教学要求: 1、掌握城市公园的分类、设计原则 2、掌握公园绿地的具体设计要求 3、了解儿童公园的设计手法 教学内容: §5.1城市公园的定义 §5.2城市公园的分类 §5.3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5.4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5.5公园绿地规划的区位条件和环境条件 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 儿童公园规划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 第六章 城市道路与广场绿地规划 教学要求: 1、掌握城市广场设计原则及设计手法 2、了解城市广场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6.1城市道路绿地规划部分 §6.2城市广场绿化设计 城市广场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城市广场的分类 城市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广场的空间环境及绿化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广场空间环境及绿化设计要求 第七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教学要求: 1、掌握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及植物配置 2、了解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居住区绿地规划基本知识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的分类 居住区绿化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绿地的分级与布置 植物配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 居住区绿化要求及植物配置 五、实践教学 《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课程实践教学主要针对某一具体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如针对某一熟悉城市的城市绿化状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在课堂上加以讨论发言,揭示该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通过该项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将所学理论应用实际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课题组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景观专业的角度出发,教学组展开多次讨论,更新了教学理念,对理论课程的内容根据以后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需要,作出了重点内容的划分。在进行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2)在进行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针对某一具体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如针对某一熟悉城市的城市绿化状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在课堂上加以讨论发言,揭示该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通过该项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将所学理论应用实际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课件中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取得的教改成果主要为: ①课程简介、课程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考试大纲; ②《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习题集》、《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网络资源材料》; ③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多媒体课件、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试卷库。 七、教学手段 (1)制作内容全面、表现方法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特点,把各种处理单元内部原理、构造、运行过程等传统教学方式配备大量的图片讲述难以解决的教学难点; (2)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通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讲授,并穿插提问、答疑等互动式教学方式。不断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用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从专业方向的角度出发,讲述如何理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各种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 八、教材使用 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课程的主干教材是由田建林,张致民编著的,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于2009年1月正式出版, 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系列教材《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适合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生命科学类各专业,以及农林院校的农学、园艺、资源环境等专业学生使用。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参考书。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1] 李敏. 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6 [2]李丽萍. 城市人居环境.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6 [3]张文忠,尹卫红,张锦秋等.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6 九、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关系;城市园林绿地的用地选择要求;园林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广场空间环境及绿化设计要求;居住区绿化要求及植物配置。 2、教学难点:园林绿地的空间布局形式;城市广场设计原则及设计手法 3、方法提示: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搜集大量相关图片,便于授课过程中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十、对本课程未来教学完善的建议 《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是我院在大三下开设的一门面向各专业的院级选修课程。在本学科的教学中,未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完善提高。 1. 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考虑到各专业内容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增加和适当地删减。 2. 建设课程核心师资团队。该团队教师结构合理,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积淀更充满了激情与朝气,学院未来将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使课程师资团队无论在理念方面还是内容的呼应方面都将非常和谐、浑然一体。 3. 强化案例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学生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认识,通过剖析城市绿地系统存在问题,探讨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